最新文章

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投融资的信贷政策

发布时间:2020-01-16 16:26:14

一般来说,商业银行会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制定相关的信贷政策,引导银行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。一般来说,信贷政策是根据经济周期调整、国家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、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调整而灵活调整的。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分为三个子政策:行业政策、客户政策和产品政策。信贷政策的结论一般分为三类:

密钥支持(优先支持)、谨慎支持(选择支持)和压缩退出。

一。产业政策(产业政策)产业政策或产业政策主要是为了“跟随潮流”,银行对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产业给予信贷偏好,并采取国家限制的产业退出战略。例如,对于节能环保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商业银行通常注重产业政策,可以增加信贷额度;对于高污染、高能耗、产能过剩,“两高一过剩”(主要是在当前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钢铁、水泥、电解铝、多晶硅、平板玻璃等),商业银行的产业政策通常是压缩和退出。一般来说,新的信贷额度是不允许的,只有现有的线路可以被压缩并逐渐退出。对于目前市场占有较大比重、对银行盈利贡献率较高、但市场过热、前景不明的行业,如房地产业,一般会选择谨慎支持。

当然,仅仅依靠行业政策是不可能确定是否支持某一类客户的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,国家鼓励的产业一般是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,市场尚未完全开放。然而,这些行业在技术和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,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,贸然进入可能成为这个新兴市场的“先行者”,因此,需要综合判断产业政策,并与其他政策有机结合。

2。客户政策是指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不同信用策略。这里企事业单位的分化标准主要是各种产业政策和产业政策、客户信用评级(主要是银行内部评级)、企业类型和股东背景(如是上市公司、是央企还是国企)、行业白名单(如房地产百强企业)、银行内部客户政策(如XX银行重点客户和战略客户)名单。

客户政策一般遵循“一户一议”和“不做坏事,只做坏事”的原则。即使在“两高一过剩”的行业,如果企业技术先进、管理科学、市场占有率高、不断创新、节能减排,也能得到支持。

三。产品政策产品政策主要是指银行根据金融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变化,对不同的信贷业务产品进行战略调整,以防范风险、增加收益,重点推广风险可控、客户接受度高的创新产品。

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根据风险的不同可分为若干类。

从表5-4可以看出,A类到e类信用产品的风险正在逐渐增大。信用产品的分类主要依据担保标准、信用增级措施(如100%保证金业务和项目融资)、信用业务期限(如一年内和五年以上)、是否上市(如表外信用证,担保和表内固定资产贷款等。担保和信用增级措施越可靠,流动性越强,表外业务期限越短,风险越低,风险越高,分类越低。信贷业务风险越低,商业银行的产品政策就越宽松;信贷业务风险越高,产品政策就越谨慎。当然,根据金融的性质,低风险的信贷业务收入较低,高风险的信贷业务收入较高,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平衡。

上述商业银行的产业政策、客户政策和产品政策不仅适用于PPP项目,也适用于所有客户和项目。这些政策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般规律。PPP项目投融资可以从上述信贷政策中找到规律和线索。除了普通法外,PPP项目也有其自身的特点。

由于PPP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,具有公有制和非市场的传统,PPP模式是要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定程度的私有化(非绝对私有化)和市场化,因此PPP项目投融资更多的是“政府“彩”比其他项目融资和企业融资,特别是政府支付和可行性缺口补贴项目。因此,商业银行通常需要考虑地方政府财力、政府信用状况、项目公司股东实力、项目本身的合法合规性、投入产出预测等一系列问题,政府与社会资本在项目中的权利义务匹配、合作协调。其中,地方政府财力是商业银行考虑最多的,一般要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、财政支出和财政健康(政府负债率)达到一定规模和标准(如商业银行将选择省、地级、百强县或开发区、其他一般财政收入20亿元以上的县级PPP项目)。

对于用户付费项目,并不是商业银行不重视,而是此类PPP项目过去在BOT投融资方面有成熟的做法。这类项目是真正的有限追索权项目融资,是市场化的融资模式。商业银行将非常谨慎,选择优质稳定的现金流项目予以支持,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投入更多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对项目进行判断,加强合同管理,争取更多的权利,将风险降到最低。然而,PPP模式引入政府支付、可行性缺口补贴等回报方式后,商业银行不能像用户支付的项目那样投入,只需要判断政府的信用和财力,实现“愚弄投融资”。